SC, Author at 艾欧优客官方网站

SC

全面性解读「什麼是Apple ID?

全面性解读「什麼是Apple ID? 對於這個問題,互聯網上有很多同質化的視頻會告訴你,但我認為不夠完整,於是寫下了這篇篇幅短文。 經過多年來的接觸和使用體驗Apple各種服務的過程中發現,Apple ID 並非只是表面這樣簡單。 選擇iPhone的根本原因就是「簡單」 結合互聯網網友的分享,Apple ID申請有三種方式 1. 使用郵箱申請,這種也是最常見的; 2. 使用iCloud; 3. 使用電話號碼申請(不推薦,原因如下) 如果按權重來排序,我會這樣做 2>1>3 在一個Apple ID中,主要iCloud郵件是唯一的,可直接登錄賬戶,即使有第三方郵箱地址也可以,除此之外還可以在iCloud網頁端郵件中新增其他3個不同的別名,此別名僅用於接收郵件、FaceTime、Message(需添加賬戶內) 這也是Apple為了用戶隱私的考量而推出的服務,主iCloud郵箱不能刪除,除非刪除該Apple ID賬戶。 如果使用第三方郵箱作為Apple ID,在接收垃圾信息的推送時,可更改郵箱地址,對於會收到垃圾短信推送,採用更換郵箱的方式,我覺得只是治標不治本,也許你會覺得會好一點,其實,不以為然。 當你使用第三方郵箱申請Apple ID並開通了iCloud郵箱時,第三方郵箱是可以直接刪除的,不過即使刪除垃圾短信還是會推送給你。 最後就是通過手機號碼來申請Apple ID,很多人認為通過手機號碼來申請,在記憶層面會更簡單,殊不知這是最不可取的操作方式,當然了,如果你熱愛推送垃圾短信或者類似於(開屏廣告),我無話可說,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關於手機號碼我只想說一點(+86手機號碼就是垃圾短信的源頭,只要綁定就一定會收到垃圾信息的推送),這一點毋庸置疑。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2>1>3這樣排列組合。 有人會認為第三方郵箱申請的Apple ID和iCloud是同一個東西,很遺憾的告訴你,兩者之間在多數方面是通用的,我也不可否認,但在有的場合兩者之間是沒有任何關聯。 如果你喜歡寫作,是否有考慮過將自己的圖書上架到Apple Books中售賣呢? 當你使用Apple ID開通後,每次登錄或發佈圖書都必須使用首次開通的第三方郵箱或首次開通的iCloud來登陸,這與我們在應用商店下載軟件可完全不同。 借用第三方郵件申請Apple ID只要你有足夠多的郵箱地址就可以申請,(任何郵箱)沒有限制。這樣的Apple ID只適合在軟件商店中下載應用程序。會缺少部分功能。 iCloud郵箱是完整的Apple ID,它會自動開通雙重認證,郵箱功能,這也是第三方郵箱不具備的功能。 申請iCloud賬戶會有條件限制,必須要在Apple設備上激活操作,並且,每一台設備只有三次機會,超過三次系統會提示申請次數已經達到,不能創建新的Apple ID。 偶爾發現,三次申請是在一個自然年內,第二年會重新開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測試真偽。 ( 另外:我們想聽聽你的意見! )

holding a smartphone

關於IOS無法下載軟體,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解決?

關於IOS無法下載軟體,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解決? Apple 公司每年都會推出新的產品以及iOS系統,新的系統匹配新的手機無疑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Apple 商店內的軟件都可以下載,除非是舊時的iOS6以下。 早期的手機「像Windows系統一樣有32和64位」基本都是32位,5S+ 後期的手機全系64位,因此早期的手機想下載軟件只能下載舊版本的32位,蘋果公司也很有良心,直到2022年還並未取消。​ 隨著互聯網的加速發展,近些年淘汰舊手機也同樣加速了,iOS系统更新很快,导致旧版本的ios在下载软件上出现无法下载,需要更新「符合条件」系统才可以下載,但是有些用戶覺得目前ios很好用不想升級iOS,只能下載舊版本的軟件「基於你的Apple ID」之前已經下載過,如果沒有下載過,您將無法下載,即使是舊版本也不行,我的考量是新版本使用了新的框架,導致與舊系統不符合因此而無法下載。​ 面對無法下載軟體這樣的問題有兩種解決方案。 1. 將Apple ID帳號登錄最新的iOS或iPadOS設備,將自己的想要的軟件在應用商店下載一下,在返回手機端查看並下載低版本; 2. 如果你有多個帳戶,可以登錄最早的Apple ID,檢查是否有下載過該軟件,如果沒有澤很遺憾,如果有而你又不想經常性的退出和登錄,我的建議可以採用家庭共享的形式,只要不取消就可以一直使用、下載。 使用家庭共享的前提是帳號歸屬必須來源於同一個國家或地區。 近些年有多個好用的軟件都被移除或隱藏,而有的由於政策因素早些年發現有上架,下載去搜索時都不提供了,對於這樣的事情,在2020年下半年來說還是可以整合,畢竟當時有多款軟件依然提供,只要下載一次,在你的購買紀錄中就會存在,即使該軟件不提供或移除,我們都可以在已購中找到並從新下載它,現在新帳號已經找不到了。 為了實現擁有多地區號,將一個新帳號橫跨了7個國家,帳號在下載軟件一天的量為300個,「我忘記了是不能超過300個還是下載後再已購中不顯示」。 如今我就是採用第二種方法去下載軟件,即使已經移除的軟件都還可以繼續使用,沒有頻繁的登入或登出操作,省去過多的麻煩。 不管是哪個區域的帳號,都可以登錄iCloud,如果不小心出現「未激活」只需要聯繫蘋果美國客服「官網技術支持」進行激活,記住自己的名字即可。 當然了,下載軟件都是與日常生活有關聯的或者新發現有趣的,畢竟使用iOS這麼多年,如何玩轉iOS,我們都是懷著探索的心去體驗科技帶給我們的樂趣。

享受网络乐趣,账户密码存储您会选择怎样的工具实现跨平台?

享受网络乐趣,账户密码存储您会选择怎样的工具实现跨平台? 密码,它很特殊,它承载着个人的隐私信息,虽说在发达的网络中,我们享受着网络但是我们没有永久拥有权,只有使用权。(任何账户随时都有可能作废)。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型科技公司也将新的技术引用到最新的产品中,我们不知道新的技术是否带来新的体验,由于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想法,结果定是不同,没有标准答案。 正是由于不断的变化和政策改变,我们发现很多公司经常性发布隐私更改的信息,另外,网络中之前分享的信息内容也并不适合现在的网络环境。 在当下(2022),主流的硬件设备 电脑端 Windows macOS 移动端 iPhone(iOS) Android Window系统与Mac及iOS的协作总是很糟糕; Android与iOS及Windows也不见的很好。 微软、谷歌、苹果 全球最大科技公司,只有在自家旗下产品上才有较高的体验。 目前三家公司已经快要融入一体了,相同的政策措施、相同的产品设计风格等。 之所以会叙述三家公司,只要为我们的主题做铺垫。 我们发现目前有点品牌的管理密码软件几乎都是收费的,收费方式:买断和订阅式。(跨平台式同步) 三家公司开发的软件都有管理密码的功能,浏览器都有保存密码的功能。 苹果公司:iCloud钥匙串 微软公司:Edge(2FA) 谷歌公司:Chrome 和(2FA) 在这里,我们发现微软和谷歌是有区别的,如果你想简单同步密码,可以根据自己的手机来选择,如果你在中国地区,建议使用微软公司。 苹果设备(全家桶) 很简单只需要在Safari中存储,同一个账号下都可以使用; 苹果手机与Windows Edge是最好的选择,我们通过edge保存网站密码,在手机中下载微软产品2FA,自动同步密码,可设置为登录账号时自动弹出键盘上,直接调用。(Chrome也可以) 安卓手机待定(没用过),一切以事实为中心,有安卓手机用户可以测试体验。 由于手机、浏览器保存密码有局限性,不能添加备注信息,比如Apple ID三个问题,长时间不用,在没有做笔记定会遗忘,此时我们就需要结合本地版密码管理软件。 将本地的备份版本保存在家中,即使出现手机丢失也可以通过本地密码继续登录账号。 通过第三方软件自动生成超强密码,将主流的平台设置容易记住的就行,比如Apple,微软账户,因为,太复杂在关键时候验证账号又想不起来比较麻烦。 主要流程: 本地创建账户密码 — 通过Edge保存(谷歌区别于微软)— 微软2FA同步 — 拷贝网址、账户、密码保存iPhone密码中 — 同步iCloud — 登录macOS 如果不想使用本地可直接使用Edge推荐的密码,虚虚实实 我更喜欢看的见摸得着的,万一账户出现问题,同步慢或者少同步都将是很糟糕的。 最后,不管是哪一种保存密码的方式对于中国境内产品来说,没有任何实用性,即使你输入密码之后还需要通过手机号码输入4-6位验证码或者手机扫码登录。 任何账号只有使用权没用拥有权,活在当下所发生的每一天,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故事。

golden, cup, coffee-791072.jpg

静心探索语言的乐趣

静心探索语言的乐趣 学习一种语言,了解一种文化,感谢生活,热爱生活。 言語を学び、文化について学び、人生を感謝し、人生を愛します。 最近这段时间都没有通过音频、视频、文字以及图片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故事,因为我在学习新的语言,我们都知道面对新的语言都是从0开始,我们就像婴儿一样。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接触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具,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它是持久性的,并没有投机取巧可言。 因为我之前有说过,我们的大脑在没有学习新的语言之前,说存在的全部都是我们小时候的本土母语,现在要学习新的语言那我们的大脑就要分一些空间给我们的新的语言。 其实这个有点像我们的电脑存储空间是一个道理,当我们的新的语言知识慢慢地超过了我们无语的语言,这个时候我们对新的语言可以说是如汇贯通。 现在我也是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虽然我有想将学习语言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但是我考虑到目前时机还未成熟,因为我需要验证我所经历的方法是否可行,如果是错误的方法不能够分享给大家,如果是正确的方法我也会记录,总结出最好的结果分享出来。 事实上,再学习任何新的东西,不管是技能的方式和方法,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追求的,因为我们毕竟都是普通人,并没有超强的记忆力。 在接下去的日子中,我会减少在社交媒体去发布更多的信息,因为我想将时间整合起来去学习新的语言,现在的互联网对于我们来说看似很方便,其实互联网中有很多的不实消息,与其在所谓的信息中徘徊,还不如静下心来学习。

学习一种语言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

学习一种语言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 这篇文章将简述对于非母语言的学习以及自己的理解,我也并没有学有所成,做任何事都是在成长,练功夫。 对于天资聪慧的人群来说,他们掌握了更简单的学习技巧而已。 我喜欢将学习当作是学功夫,在学任何一门功夫都会经过以下步骤: 1. 获取 2. 理解 3. 拓展 4. 纠错 5. 测试 6. 应用 在最近接触日语的过程中,我可以用 “一头雾水” 来形容,不管是听还是看都难以理解,虽然,日语在书写过程中是中文的简化笔,但是对于我们习惯用语简体汉字的人来说是一种另类字体,(繁体字有时也会不习惯),正式因为有这样的心理,主要原因还是简体汉字已经在我们的心理根深蒂固了,很难去除。 看似再写这篇文章,其实我在写整个学习过程的总结,只有通过将自己获取的信息理解化才能拓展(举一反三)。 我们在学新的功夫面前都像个婴儿一样,只有摒弃以往母语的那种思考方式,才能慢慢吸收外来语言。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的大脑只有一个,在没有学习其他语言之前整个大脑会被自己的母语所占满,容不下其他语言或事情;当我们开始有想学习其他语言的动机时,整个大脑会被分出一小部分空间出来,就像电脑的磁盘一样。 都说万事开头难!说的一点也没错,当大脑被分出一小部分红色时,如果没有乘胜追击,坚持下去,这一小部分红色又将回归整个原先,就像下面的圆环一样,慢慢又被整个黄色所吞噬。 时间久了,又将归零。 如何才能够更好的练好语言功夫? 我相信对于这样的问题没有答案,因为在整个学习的道路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我们,只能靠自己去寻找 “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方法去学习” 不管是借助工具的辅助还是书籍的内容做参考,都来自于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婴儿是怎样学习开口说话的? 婴儿的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从模仿开始:“听、说” 再到后面读书了在学习如何 “读、写”的技巧,刚开始小孩子虽然不懂得如何书写,但是在他的不断倾听下会喊 “妈妈”。 待续… … 为了验证这种结论的真实性 我会将 “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语言这门功夫” 结合自身的经验记录下来。 学习一种语言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用自己的真实经验结合观点,将有趣的故事分享世界。

全新Apple ID为何频繁收到推送垃圾信息?

全新Apple ID为何频繁收到推送垃圾信息?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可能是独立的,或多或少它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近期在互联中看到了网友发布自己接收陌生人的推送垃圾信息,对于这样的信息,使用iPhone的人群,我也相信见怪不怪了,基本都是通过日历、相册中的共享功能以及短信息(Message)推送,对于这样的信息,我曾试图电话咨询苹果客服,可是很遗憾,么有任何解决方法。 最后我只能更改我的Apple ID注册邮箱,通过AppleID网站进行更改,即使更换其他从未使用的新注册邮箱也无法解决垃圾信息的推送。 今天收到了来自家庭(Home)软件的推送,很奇怪的事情就是,我并未安装Home这款软件,居然也可以接收推送,后来我在系统通知中确实看见了,也就是说,即使你没有下载这款软件,这款软件已经集成到系统中,我们所卸载也可以理解为隐藏而已。 由于我没有关于Home设备,为了后续在接收如此垃圾信息,关闭了所有通知,防止再次打扰。 这里其实有一个问题? 自定义的邮箱地址(国内和国外),按理说只有自己才知道,怎么可能全新的邮箱地址怎会泄露呢? 从起初的垃圾源:来自短信,来自相册,来自日历再到现在的家庭(Home),对于垃圾信息真是无处不在,到底是怎么泄漏自己的信息的呢? 于是抱着好奇心的心态,前不久注册了 “全新的蒙古 Apple ID 并未开启双重认证,不管是通讯录还是注册时都没有绑定手机号码” 在做一个实验,在使用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收到垃圾信息。 经过上面的测试得出结论! 关于苹果Apple ID会收到垃圾信息入口有:短信、相片、日历还有家庭(Home),很多时候会很奇怪全新注册的邮箱,也没有注册其他第三方软件,别人不可能被知道的,唯一的突破点就是你的手机号,也许你想的没错,根本原因:(+86手机号码已经是泛滥垃圾信息之源,此时,您又将手机号绑定了全新的Apple ID),如果不想被骚扰,需要重新注册,不绑定任何大陆手机号码或非大陆号码(+86)。 为了更好享受Apple公司带来的服务,玩转Apple服务艾欧优客是认真的。 字稿编辑​:艾欧优客 数字信息时代,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密码管理1Password你喜欢上了吗?

密码管理1Password你喜欢上了吗? 你会采用怎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密码呢?在众多的软件中最著名的应该属于1Password这款了吧? 1Password 对于管理密码软件来说,基本都是收费的,唯一的不同点就是价格不同以及软件本身的UI设计风格。 今天主要来分享1Password的注册和使用 1Password 来自加拿大公司,对于这款软件有分布不同的站点,不知道是不是需要根据国家/地区对加密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同管理要求,才分布多个站点,因此,在订阅或使用时,如果出现问题,必须去相应的站点找技术支持协助。 之前一直只是听说这款软件,也下载试用了(免费试用14天),毕竟是简短的试用,并未做过多的操作和使用,后来就删除了,当初注册时是通过手机注册,采用邮箱的形式。 现在正处于假日原因,刚好昨天收到了该公司的假日邮件,于是我通过电脑重新使用了起来。 根据邮箱里的信息,本想继续登录,可是很遗憾,我忘记了密码,根据提示重置密码,但系统又提示我联系对应的客服人员,是不是感觉很复杂的样子。 一个简单的开始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好记! 与其繁琐的找回不如重新注册一个,在注册时我选择了家庭版,在整个注册过程中很简单,完成后会有一个PDF文件让我们下载,在文件中包含登录的所有信息,还有一个二维码可以快速扫描登录,这个文件非常重要,因此要妥善保管好,想要登录其他的设备,必须手动输入文件中的信息或者扫描。 这款软件是一款跨平台的软件,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使用保存的密码,所以我们接下来需要登录到我们的电脑端还有手机端。 电脑端和手机端登录方式是一样的,如果你的电脑支持扫码可以通过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登录,我们在之前有提到过,在注册完成之后会有一个文件只需要扫描文件中的二维码,扫描二维码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不需要输入地址、邮箱、还有一串密钥,我们只需要输入我们自己设定的密码就可以登录,在手机端也是同样的方法。 当我们登录账号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3个文件。 一个是万1Password密码 身份标识 备忘录主要教我们如何使用 我们可以在备忘录中找到,前往下载浏览器插件的链接,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去通过浏览器去搜索安装插件,安装插件最主要的好处就是为了方便将密码应用到1Password。 我们也可以在1Password设置中启用Windows Hello这个功能,如果你的设备支持的话,那么我们每一次在离开后登录1Password的时候,可以自动的启用Windows Hello这个功能,这样一来也避免我们经常性去输入1Password密码。 如何在电脑端使用1Password? 当我们在注册某些网站的时候,我们可以点击Windows右下角的倒三角点选1Password, 在图标倒数第2个点击生成的密码,此时的密码有3种方式可以选择, 具体的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网站的要求来设置不同类型的密码。 当你复制了你的密码之后会自动的保存到1Password里面,当你注册完之后你只需要完善一下自己的1Password的名称、网址等一些附加信息就可以。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如果你自动填充的网站没有在1Password里面,就算是相同的密码1Password也不会自动填充,所以说这个要注意一下。 密码的安全性完全不用考虑,因为1Password的密码规则很高,所以说安全性也很高,只要你自己设置的主密码不要遗失基本上都很难被破解,还有一点想说明1Password还支持双重认证,如果有些网站支持双重认证功能,我们只需要在1Password里面将二维码导入之后,系统会自动的生成一次性密码非常的方便。 在一天的体验和测试下来,我觉的整体还是很满意的,虽然我下载了这款软件,手机端最好不能同步,如果手机端开启了同步功能,电脑端则显示需要订阅,如果说只是在电脑端使用,会显示授权的。 其实,能将密码存放在电脑端也还是不错的一个体验,对于1Password的使用,我个人觉得在使用海外的一些社交媒体会好一些,基本上都使用邮箱和密码的搭配,所以对于这款软件非常的实用。 对于中国的软件来说,就不是很友好,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很多的科技公司,其实你输入了密码,但它还需要输入验证码,这样一来对于保存密码,就没有一点价值了。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尝试一下,毕竟有14天的使用时间,对于实用性的工具,只有自己去体验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易用性,只有自己去评判。 我们每个人对于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一个感官,分享的也只是自己的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不能以偏概全。

student, typing, keyboard-849822.jpg

你如何看待如今的互联网环境,启发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如今的互联网环境,启发是什么? 互联网是什么?我心中不止一次又一次再问自己这个问题?给人到底带来哪些便利之处?为何近期频繁出现关于隐私、安全的相关话题? 有人说: “在网络世界中是无国界”,我觉得这是错误的,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浏览层面做一个限制,仅只能当前国家的网络才可以访问。 那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又有哪些? 最明显的是信息的传播,暂不论信息是有害还是有益,对于这个观点只因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因人而异。 我相信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与见识,就否定或排斥。 有人说:没有看见过的事情,不代表没有发生,对于事情的观点,我觉得您能想到的都将是事情的理由。 互联网对于我们来看只是一个工具,至于这个工具用于何处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 如果说你是IT爱好者,对于硬件与软件是你最关心的; 如果你是医护,药物与仪器是你最关心的; 如果你喜欢追剧,热门电视剧/电影是你最关心的; 如果你是自媒体创作者,创作有价值的内容以及阅读量、粉丝量、点赞评论和转发是你最关心的等等。 我们可以清楚看见,每个人都在说自己的故事,将互联网这个万能工具用于生活中。 想起儿时的电池🔋万能充,可充进所有手机品牌,不像现在由于手机品牌不同需要配备不同的充电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玩转互联网不仅需要硬件的支持还需要软件的协助。 在同一片乌云下,长期如此 碎片化会越来越严重,同质化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严重,慢慢的我们就会发现,原本默默无闻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都会被推上浪尖,只因长期处于乏味无趣的环境中。 最后的结果回事怎样呢?你猜! 还是那句话,您能想到的都是答案和理由。

desk, smartphone, iphone-3076954.jpg

降低iCloud订阅计划后钥匙串保存的密码会被删除吗?

降低iCloud订阅计划后钥匙串保存的密码会被删除吗? 钥匙串是iPhone手机系统自带的功能,它可以让我们在登陆时更简单的自动填充密码。 启用iCloud钥匙串有哪些硬性要求和特色呢? 必须是双重认证的Apple ID账户 需要手动/自动开启(系统设置中) 同一账号下所有设备可用 Safari与Mac是保存密码入口 必须使用Mac查看更多信息(显示密码) 全部账号与密码不能导出(多选) 为什么要使用钥匙串?我的经验告诉我那就是:简单与方便。 在Apple Store中可以搜寻很多类似于管理密码的软件,基本上都是需要收费的,也许是为了安全起见,每个公司的营运成本和维护。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在大陆使用的频率越来越低,之所以很低完全是国情因素,验证码替代了密码,即使设置了密码,再登录时输入密码的同时也还需要输入手机验证码! 今天的主题是当您订阅了iCloud的存储空间后又降低iCloud订阅计划,此时钥匙串保存的密码会被删除吗? 首先谈谈订阅iCloud计划后有哪些好处? 存储空间可以用于家庭共享 在iCloud网页版可以设置系统分配的iCloud邮箱地址(三个) 隐藏IP地址功能(地区有限制) 家庭备份于一个账户 之所以会升级存储空间,因素也有很多,也许您会满足当下存储文件的需求;也许您会通过iCloud来分享文件;也许您会与家人一起使用备份来管理信息;也许您想体验邮箱隐藏功能,借助隐藏邮箱及IP来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等等。 也许你会说,既然开通了升级计划何须在降级呢?当然这与需求有关系,如果你切换设备或不经常使用文件共享以其他服务和功能时,即使再小的金额,每月连续支付都是一种浪费而已。 当有了降低升级的订阅想法后,不管是咨询国内还是国外的苹果支持,给出的答案都是无法将iCloud的全部账户和密码导出,只不过外国支持给出可以在Mac的钥匙串上复制在另一台Mac电脑粘贴导入,无法像Chrome浏览器那样,可以导出全部密码到本地安全位置。 如果不能导出全部密码,那当我们的文件数据超过了5G后,又降低了订阅,系统会自动删除超出5G以上的存储空间,在删除文件中没有特定是先删除iCloud文件还是iCloud密码,苹果支持只是说删除数据需要时间,会将最旧的数据开始删除,此时我不经想起了Mac的备份功能,也是如此。 科技发展至今,我们从起初对互联网好奇直到感兴趣再到现在的离不开,为了自己的信息不被泄漏,必须做好防护工作,科技公司都想获取我们的信息资讯。 当我们使用新的iPhone时,可以在系统设置中将通讯录、相册以及位置设置为不可更改,如何巧妙利用iPhone自带的屏幕管理工具非常有必要。